世界语:历史与文化,成功与失败,现实与未来 Esperanto, Historio kaj Kult
世界语:历史与文化,成功与失败,现实与未来
Esperanto, Historio kaj Kulturo, Atingo kaj Malsukceso, Realo kaj Estonteco
世界语(Esperanto)是波兰的路德维克·拉扎尔·柴门霍夫(Ludoviko Lazaro Zamenhof)医生于1887年公布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方案。这种人工规划语言,旨在消除人类在国际交往中的语言沟通障碍,为说不同语言的人提供一种中立、平等、易学的交流工具,并通过这种语言的使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世界语问世已经一个多世纪,但它并未如其创始人柴门霍夫所愿,成为每个人的第二语言。因此,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世界语已经失败了,原因是世界语不像民族语,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他们断言,世界语是一种没有根的语言,永远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世界语,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世界语,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
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先要明确一点:专家学者说的话不一定都正确,名人做的事情不一定都对。他们中的有些人也经常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他们说的话,有时也不靠谱,他们做的事,也不一定都正确。
1932年,爱因斯坦曾经预言,人类将无法利用核能量。1969年,撒切尔夫人曾经说,在她活着的时候英国不会有女首相。甚至有的名人所为,已经不是错误,而是罪恶!
这不是说普通人思想比他们高明,精神比他们高尚,而是说,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不要盲目迷信任何思想、学说。独立思考,应该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世界语的批评者总爱拿文化和历史说事,对此,一些世界语者也感到无言以对,似乎这个先天缺陷,注定了世界语不会取得成功。
这些年来,不管谈到什么事情,言必称文化,成了一种时髦。似乎文化问题是其它一切问题的结症,解决了文化问题,其它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些人说不清文化为何物,也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不管是否了解世界语,不管是否知道文化到底是什么,先用“文化”这个词,占领话语的制高点,用“文化”这个词,把自己装扮成有文化的文化人。
事实上,并非所有对世界语的批评都没有依据、毫无道理。但把世界语没有取得预期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文化和历史因素,则属于错误诊疗、妄下断语。
一、世界语的历史
柴门霍夫公布世界语方案至今已有130多年。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世纪的时间十分短暂,但130年,已经足够世界语在应用实践中积累完善,成长为一门成熟的语言。现在,已经没有世界语无法表达的思想,没有世界语无法倾诉的感情,没有世界语无法传递的信息,没有世界语无法记录的知识。已经没有什么领域是世界语无法涉足的了。阻碍世界语前进步伐的,只有世界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及他们自身的思想视野。
但世界语自1887年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也只是狭义的世界语历史。
世界语并不是在1887年7月26日突然凭空出世的。人类创造合理、易学、平等的人工规划语的尝试由来已久,对国际交往中语言平等理想的追求,也不是在十九世纪末才出现的。
从17世纪开始,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法国的勒内·笛卡儿及德国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等人,就已经开始探讨国际辅助语问题。在此之后,各种国际语方案纷纷出现,至今已经有数百种之多。这些人造语方案,绝大部分早已经消失不见,湮沒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它们并非毫无价值。前人的探索与实践,为柴门霍夫的世界语方案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为世界语的孕育、成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柴门霍夫正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这些语言方案中的合理构想,结合19世纪末欧洲语言现实,提出了世界语 Esperanto这一更加完善的国际语方案。
自莱布尼茨等人提出国际辅助语的设想算起,至今也已有近4个世纪。这近400年来国际辅助语的发展历史,就是广义的世界语历史。
其实早在12世纪,德国的希尔德加德·冯·宾根,创造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语言“Lingua Ignota”。她试图将其作为一种能够通用于世界的宗教语言。
更早的旧约圣经中巴比伦通天塔的故事,实际上也隐含了人类对统一语言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更加规则、更加简单,世界语和其它民族语言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把世界语和民族语放在一起,没有学过世界语的人,看不出、听不出世界语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会把世界语当作某种自然的民族语言。母语为世界语的人,也从未感觉这种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父母告诉他们这种语言的由来之前,他们从未意识到这是一种人工规划语言。
至于有的人说的戴帽子的字母、难发的颤音等,并非世界语独有的语言特征,而是广泛存在于其它民族语言中的。世界语虽然是人工规划语,是“人造”的语言,但它并非由计算机按照冰冷的规则生成、或外星人做出的反地球人类的发明创造,而是由柴门霍夫在人类多种自然语言基础上提出方案、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的。世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本质上全部源于人类的自然语言。因此,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就是世界语语言发展的历史!
世界语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人类千百年来对国际交往中语言平等理想的追求就是它的根与源。
二、世界语的文化
世界语没有文化!这是世界语的批评者说得最顺口、最不费力气的话,虽然说这话的,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世界语文化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世界语的文化?世界语文化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世界语文学,无疑应该算是世界语文化的一部分。
所有的民族,都是先有语言和口传文学,然后产生文字和书面的文学作品,即先有语言,然后才逐渐有了文字和文字记述的文学作品。
世界语则不同,它是先有文字,而且几乎在文字和语言同步发展的同时,陆续出现了大量的世界语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有译自民族语言的世界语翻译作品,也有世界语作家的原创作品。翻译作品中,即有民间故事、童话,也有诗歌、戏剧、小说等,如《伊索寓言》、《小王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莎士比亚戏剧、《指环王》、《百年孤独》、《唐·吉诃德》、《动物庄园》、《1984》、《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屠格涅夫、普希金、凡尔纳、海明威、马克·吐温、鲁迅、莫言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世界语作家和原创作品就更多了。当代比较著名的世界语作家有西班牙的 Frederic Pujulà i Vallès、匈牙利的 Julio Baghy、Kálmán Kalocsay 和 István Nemere、法国的 Raymond Schwartz、俄罗斯的 Nikolai Vladimirovich Nekrasov 和 Vladimir Varankin、意大利的 Mauro Nervi、冰岛的 Baldur Ragnarsson、瑞士的 Claude Piron、瑞典的Sten Johansson、中国的苏阿芒和毛自富、英国的 Marjorie Boulton 和 William Auld 等。其中 William Auld 因其对诗歌的贡献,曾于1999、2000年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和叶君健也曾用世界语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或创作。
世界语的文学作品,多到无法一一列举,即使只罗列书名和作者,也需要专门的一本书。除此之外,还有现代文学期刊,刊登各种形式的世界语文学作品,如Beletra Almanako(《文学作品集萃》)、 Literatura Foiro(《文学博览会》)等。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语文学原创和翻译作品,一方面显示了世界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世界语的文化内涵。
世界语文学的成就传统得也到了国际笔会的承认,1993年9月第60届笔会大会接纳世界语分会为其成员 。
拥有如此丰富文学作品的语言,却被断言为没有文化的语言,只能说是罔顾事实,或者对毫不了解的事物妄下断言。
除了文学,电影、音乐等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就出现了世界语电影,虽然数量并不多,有Gerda malaperis!(《盖尔达消失!)及 La patro(《父亲》)等。但世界语音乐的数量却很多。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统计资料,2013年,包括通俗歌曲、摇滚乐等在内的各种世界语音乐曲目就已经超过3000首。与此同时,很多年轻世界语者还制作并在YouTube等社交网站平台发布世界语视频。
世界语的音乐、电影作品等,丰富了世界语群体的娱乐文化生活,也增加了世界语的文化内涵。
国际世界语协会书刊服务部现在可以提供6000多本不同的世界语书籍,涵盖了文学、社会、科技、教育、生活等社会各领域。世界语书籍的数量,虽然还不能与汉语、英语等相比,但已远超很多民族语言。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国际在线,是面向国际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目前通过44个语种以及广客闽潮4种方言对全球进行传播,是中国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化新媒体平台,使用语种也包括了世界语。
中国网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使用10种不同的语言、文字,对世界各国发布信息,世界语位列其中。
世界语并非一种单纯的语言,也不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柴门霍夫提倡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他希望各民族之间能够消除不和与仇恨,团结一致亲如兄弟。他提出世界语方案,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和由语言障碍造成的误解,希望人类通过这种平等、中立的国际辅助语,达到民族间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的目的。世界语这种美好的内在理想,也是世界语文化的一部分。被这种理想感召而来的世界语学习者,因为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与追求,相互之间距离缩短,感情增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因为说共同的语言——世界语,而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语文化。
现在不但《圣经》和《古兰经》有世界语译本,甚至有的极端宗教也把自己的教义和思想翻译成了世界语,利用这种提倡平等团结和平的语言,宣传自己的愚昧落后思想和邪恶主张。这当然有违世界语的初衷,但也说明了世界语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社会领域的多个方面。
至于每年一次的国际世界语大会(Universala Kongreso de Esperanto)、国际青年世界语大会(Internacia Junulara Kongreso)、世界语旅游互助服务(Pasporta Servo)、各国世界语广播等,都是世界语文化的一部分,但限于篇幅,无法在此一一介绍,感兴趣者可以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4年大会通过决议支持世界语,认为世界语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的和理想,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世界语协会之间建立了正式关系。两组织之间的合作一直延续至今。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决议,号召各会员国和国际组织加强世界语在学校的教学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应用。201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信使》杂志推出了世界语版,2020年用世界语出版了《从理念到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70年》,2021年用世界语开展了“未来教育”调查活动。联合国的文化组织,会如此支持一种“没有文化”的语言?
世界语的文化与历史,当然无法与汉语、英语等相比。但哪种语言,是先有历史和文化,然后再出现语言的?不都是先有语言,然后在使用中沉积文化、积累历史的吗?世界语语言本身130多年的历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世界语文化。世界语今后的应用,还将增加它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三、世界语的成功与失败
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在使用世界语。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资料,全世界有大概200万人会说世界语,其中包括大约两千名以世界语为母语的人。
按照柴门霍夫当初的设想,世界语将成为每个人的第二语言,但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世界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不能因此说世界语已经失败。即使以后世界语完全消失(至少在本世纪还不存在这种可能!所以对世界语感兴趣的人,没有必要再犹豫了),也不能说世界语是一种失败的发明。因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各民族交往中,世界语确实发挥过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就如同有了电力驱动的高速火车,也不能断定蒸汽机车是一个失败的发明,有了电话和互联网,也不能否认早已弃用的烽火报警、驿站传书、摩尔斯电码通讯等在人类通讯发展史中曾经发挥过的作用。
世界语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而是一种中立的国际辅助语。世界语使用者之间,已经实现平等交流。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的美好理想,在世界语使用者之间已经实现。这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不同民族语言上的平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语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学习语言有最佳年龄段,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外语学习天赋。作为一种相对容易学习掌握的语言,世界语帮助了一部分缺乏外语学习优势的人。一些错过了外语学习最佳年龄或者本身缺乏语言学习天赋的人,通过努力,掌握了相对简单易学的世界语,使用世界语实现了和其他国家的人交流的目的。
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世界语使用者,通过广播、杂志、网络等媒介,将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等通过这种语言介绍给外界,同时通过世界语,将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引进来,打开了放眼看世界的窗户,架起了一座交流沟通的桥梁。
世界语问世以来,在国际民间交往中一直发挥着作用。无数人使用这种语言,进行国际通讯、跨国旅游、民间互助服务。通过世界语,他们扩大了交流、交往范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眼界,获得了精神上的收获与享受。网络的发展,给世界语的应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世界语使用者积极运用网络手段,实践这种语言。Facebook、Twitter、WhatsApp、YouTube等社交媒体和网站上,活跃着大量的世界语使用者,每天都会新增无数条以世界语发送的信息。
特殊时期,世界语也曾发挥过独特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的医院收容了大批不同国籍的士兵。因为语言不通,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当时出版了一本用法、英、德、世界语等九种文字对照的《红十字世界语指南》,使用者只需掌握世界语字母发音,便能按本国语言的意思,用世界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本书在当时的救护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救护伤员极为有效的交际工具。由于战争的突然爆发,许多人被隔离在敌对国家中,无法与亲友取得联系。国际世界语协会通过居住在各国的协会代理人,在短短四个月内,就由各国世界语者收集了分居在英、德、法三国约一百万战俘的名单,转交了二十万封信件和总数可观的款项,平均每日转交一千多封信件和五千法朗的资金,此外还协助送回各国难民数万人。
那么,世界语并没有成为所有人的第二语言,柴门霍夫的目的没有实现,原因何在?
首先,让世界语成为所有人的第二语言,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世界语问世100多年来,不但没有成为每个人的第二外语,而且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这种语言的存在。对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母语足矣,根本就不需要第二语言。语言问题,从来就不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对于没有对外交流需求和欲望的人,语言障碍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即使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之一,大部分人也不会学习世界语。看看你身边有多少人在学习法语或者西班牙语就理解了。
其次,人类是经济动物。大部分人追求的不是理想,而是现实的利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往往也是出于对公平利益的渴望。有第二语言需求的人,选择语种时,首先考虑的是语言的实用性,而不是文化、历史、公平等因素。法语、英语相继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并非它们历史比别的语言久远,文化沉淀比别的语言深厚。英语、法语远比拉丁语的历史短,却取代拉丁语成为了国际通用语。其他民族的人学习这些语言,也并非这些语言有多么优美,而是完全因为这些语言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强势者的语言。某种部落语言发展成为国际区域性语言,也并非其他种族的自愿接受,而完全是宗教扩张的结果。国际舞台上法语让位于英语,也不是后来英语的历史比法语长了,文化背景比法语深厚了。伴随着的这个替代过程,是法国的相对衰落和英美的崛起。
现在,中国世界语网站绿网(https://reto.cn)的每天访问量有四千人次左右。如果今天晚上欧盟宣布世界语为其工作语言之一,明天绿网的访问人次就会超过10万。突然出现了这么多对世界语感兴趣的人,并非大家突然发现世界语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更非世界语的历史突然增加了两千年,大家看上的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际组织潜在的经济价值和利益。
四、世界语的现实与未来
有关注世界语发展的人,在研究过去30年国际世界语协会和各国世界语协会的发展状况过程中,通过上世纪苏联、东欧政治地图剧变后协会会员数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得出结论,认为世界语已经不可避免走向衰落。
实际上,当前世界语协会会员数量的变化,并不能简单反映世界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数量的增减,更无法据此判断世界语的兴衰。人们也不能通过邮局投递信件的减少,得出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的结论。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各种现代化通讯方式的出现,虽然人们几乎不再写信,但人们的联系不是在减少,而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三十年前,每个月我大概都给国内外世界语者写一两封信,而现在我已经多年没有去过邮局了,十多年没有收到过纸质信函了,但一直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世界语者保持联系,几乎每天都通过世界语交流信息。
世界语协会、世界语俱乐部的成员多是中老年人,但这并非世界语运动独有的现象。国内很多城市的英语协会现在也难以像上世纪末那样组织交流活动了,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人们不再学习英语的结论。
世界语协会人数确实在减少,但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学习世界语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则越来越多。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多邻国(Duolingo)语言学习网站有280多万世界语用户。而且,得益于互联网带来的低成本和愈来愈便利的交流,世界语学习者语言实践也更加方便,语言水平提高速度也愈来愈快。目前青少年世界语学习者的整体语言水平,大大高于中老年世界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
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世界语已经取得了成功。但世界语不会如它的创始人所希望的那样,成为每个人的第二语言。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关心语言问题,对他们而言,母语足矣。并且在英语、汉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强势语言挤压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世界语只能维持一个小语种的地位,成为一个小众的兴趣爱好。但由于世界语者在全世界分布的广泛性,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世界语仍将在国际民间交流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美好理想都能变成现实。从世界语问世至今,已有130多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世界语已经没有机会成为每个人的第二语言。世界语者应该正视现实,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重新审视世界语,修正世界语的目标,调整世界语运动策略。
首先,对外宣传时,要摒弃柴门霍夫对世界语过于理想化的预期,不再把成为每个人的第二语言作为世界语的具体目标。向外界介绍世界语时,除了世界语所蕴含的内在理想,更应该展示世界语的实用价值和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作用,以及在保护语言及文化多样性、给予普通民众跨民族、跨国界的语言沟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宣传世界语。与民族语相比,世界语确实简单易学。但很多世界语者在宣传中,过分夸大这种易学性,把托尔斯泰学习两个小时就能阅读世界语、有的人七天就学会世界语的事作为世界语简单易学的证明。但托尔斯泰的个例没有普遍意义,大部分人七十天也学不会世界语。如果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宣传世界语,外界难免对世界语者的诚信产生怀疑。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没有学会世界语,很可能会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放弃世界语。
第三、要用行动,而不是单纯只用语言宣传世界语。世界语者要坚持使用使用世界语,切实发挥世界语的语言交流沟通作用。看到世界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工具,有人会感兴趣进一步接触这种语言的。世界语的宣传是必要的。宣传让外界有机会了解世界语,对这种语言发生兴趣。但如果别人对世界语不感兴趣,世界语者也就不要再锲而不舍、喋喋不休,否则会像一些虔诚但过分热情的宗教信徒一样让人生厌。对于别人的冷漠和拒绝不要失望。世上没有哪一种事物能让所有的人感兴趣。宣传世界语,我们有更有效的办法,即,我们自己学习世界语、使用世界语。看到世界语有用,真正的兴趣者会学习它的。用我们的行为、而不只是用宣传材料影响别人。就像人们劝告某些教徒那样:你们行为要和平,而不要只是说你们的宗教是和平的。
第四、在世界语应用上,世界语者应该更加注重世界语的实效,应该切实发挥世界语的国际交流作用。世界语所独有的语言内在理想是世界语者之间感情的粘合剂,使得世界语者之间,不管是本国世界语者还是国内外世界语者,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国内联系更方便、往来交流成本更低,大部分世界语者的国内联系多于国际联系,有的甚至只与本国的世界语者联系,从未发挥过世界语国际交流的实际作用。在互联网已经普及、国际网络联系成本倾向于零的今天,很多世界语者的网络圈仍然只局限于国内社交网站,只使用只有本国用户的即时通讯工具。他们学了世界语,不用世界语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民,不用世界语观察其他国家的社会,不用世界语学习现代世界科学技术,不用世界语接受现代价值观念,却只用世界语与本国的世界语者联系交流,只用世界语学习本国传统文化,阅读世界语版的本国文学作品,浏览翻译成世界语的本国新闻报道。从世界语这一国际辅助语的设计目的来说,这是一种无效的社会活动,从个人为掌握这种语言付出时间和精力来说,是一种没有成效的浪费。世界语者要充分利用所学语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借助于世界语,与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广泛的联系交流,实现世界语语言的价值最大化。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世界语者要走出封闭的圈子,向外界敞开大门,主动融入外部社会。要通过世界语,帮助外界民众和组织跨过语言障碍,进行跨国联系交流。
世界语者一直热衷向外界推销世界语,但在真正发挥世界语作用、展示世界语实用价值这一最重要的语言实践环节,他们却很少主动吸引外界公众的参与,也不以世界语者的身份参与非世界语组织。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更像一群自得其乐、封闭的理想主义者。
每年夏季在各国轮流举办的的国际世界语大会,都是国际世界语界的一次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上千名世界语者聚会一堂,在一周时间内,欢聚一堂,说着同一种语言,举办各种娱乐活动,进行学术交流。世界语者醉心于这种纯世界语的环境,并因这个大会是全世界唯一不用翻译的国际会议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但他们从未考虑邀请非世界语者参加这个大会,失去了让普通民众亲身感受这种语言的作用与魅力的机会。
世界语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职业、兴趣多种多样。具有相同爱好的世界语者建立了组织,使用世界语开展交流活动。目前与国际世界语协会保持合作与联系的世界语行业或兴趣爱好协会有60多个,但同样他们也没有考虑吸纳非世界语者参加协会活动。
世界语者应该立足自身,着眼外部社会。柴门霍夫医生创造的世界语,不应当只是惠及掌握这一语言的人,更应该让其他民众从中受益。同时这也是一个更加有效宣传世界语的途径。
国际世界语大会这样的跨国交流活动,可以增加非世界语内容,并接受非世界语者报名参加,由世界语者为外界民众提供语言翻译服务。这种方式,让缺乏相应语言技能的民众通过世界语打开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也令他们切实感受世界语的实际价值,同时将更加有效地扩大世界语的影响。
各种世界语专业协会,可以整体加入其他国际专业协会;专业世界语协会会员,加入本国或本地相关专业协会。在这些非世界语专业协会中,世界语者利用自身语言优势,协助协会开展更广泛、更有效的国际交流活动。
各地世界语协会、世界语俱乐部举办有外国世界语者参加的活动时,可以事先在本地社交媒体账户或者地方网站发布消息,欢迎感兴趣的非世界语者参加,给不具备相应语言技能的普通民众利用世界语与国外宾客接触交流的机会。
世界语者在国外访问时,活动不要只局限于与当地世界语者的接触交流,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当地社会进行接触,活动中由当地世界语者提供语言翻译,让外界切实感受世界语的实际作用。
语言是一座桥梁,世界语更是一座友谊、沟通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柴门霍夫医生设计、一百多年来全世界世界语者共同建造、维护的。但这座桥梁上,行走的不应该只有世界语者,还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行。世界语者应当帮助民众跨越语言沟壑,提供便利,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