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义周末谈的清明与农业的生活基础

作者 aŭtoro: 西安世界语协会办公室 ⌂ @, 来自 el: 西安市建工路东口8号院, 发表于 afiŝita je Wednesday, April 12, 2023, 07:54 (352天前)

Saluton!
1,我从陕西华阴县敷水(罗敷,离华山10公里)来到西安已经四十多年了,但农村的记忆还不能忘怀。那个时候最渴望知识,什么书都读,也没有生活压力,不像后来参加工作后有了大家都有的生活压力,一直到退休。当时读一本农学书籍,发现田地里常见的小麦、玉米、红薯、土豆、大葱、大蒜、白菜、萝卜、黄瓜、西红柿、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等都是外来的时候,我不理解,也不愿意相信,因为我成长在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也就是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黄河金三角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发祥的原点,物产丰富,很多东西秦岭山里、渭河平原都有野生的呀,怎么成了外来品种?例如,我们每年秋季去大夫峪里面山坡上摘野山葡萄、山沟里采野山葱;在村边的林檎(比苹果小很多、味道比苹果差)园子偷吃水果;在罗敷河边摘酸甜的红豆豆浆果吃(与西红柿外观相似,但小的非常多)等等。这就是说我们地大物博什么都有,可为什么没有培育成大众食用的品种呢?这就如妇女都会做饭,为什么很少的人成为厨师一样,不能拿普遍性来解释的,肯定是有原因的。后来读了一本农学的书里面提到原始祭祀与作物种子优选与灌溉栽培的关系,书中举例了美洲玛雅人玉米优选出各色不同的颗粒加以培育并非为了生活实用或商业用途,而是为了祭祀祖先神;但实际上却达到了品种优选优化的效果,或者叫歪打正着吧。可是这么多的歪打正着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我们神州大地呢?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们神州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豆原产中国,但我们得从遥远的美国和巴西大量进口,为什么?也就是几十年前美国把我们的野生大豆进行培育出了成倍高产的现代大豆,这样就是野山葡萄无法与进口葡萄在市场上竞争的问题了;引进美国的优良品种嘛!但现在不是古代商人可以带着过来就行了,美国要收高额的专利费,结果一交专利费我们的引进大豆也就不便宜了,还不如直接进口。而巴西把原产中国北方的大豆改良成了热带一年几熟的品种,自然竞争了倍增。同样猕猴桃原产中国(秦岭山中一种不起眼的野生水果)被新西兰改造成可供大众食用的水果,当然个头和口味都倍增。好在新西兰没有实力拿我们一手(你不交高额专利费就制裁你),我们可以遍地开花地种植猕猴桃。我常常惊叹,我们虽然在创新上慢一拍,但像牧民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在学习模仿上非常出色,甚至经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不要自卑,天地造人,自有优势,互相学习,都会发展。但也不要自傲,地球的圆的,太阳是转的,阳光不光会照到你,也会照到别人的。人类悲剧大部分来源于民族的自卑或自傲,所以世界语主义强调民族平等,互相友爱,共同发展。
2,既然我们农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呢?这就是上天的造化,它给了西方辽阔的平原,而我们得到的是多山多高原少平原的地理环境(中国平原加起来没有人家一个平原大),但我们却有及时雨,也就是说我们的雨水是下在植物生长的夏季,他们是下在不需要雨水的冬季的;所以我们贫瘠的山地高原和不大的平原可以承载很多的人口(当然气候转冷后就无法承载了,寒冷清代西安只有9万人,现在1300万人),即使旧社会撒50斤种子打100斤粮,和解放后一亩地200-300斤(西农教授试验田打400斤主席几次接见),人口总量还是很大的。但按土地平均计算我国还是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在世界还排不上号,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以上只是客观的表述而已,与崇洋媚外无关。我生长在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村边都是古遗址,喜欢思考着中国发展的历史;但我也是世界语者认识各国世界语朋友,可以客观看待历史和现实问题。再说我经商多年也养成了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如果一副极端民族主义者面孔恐怕没人会与你做生意的。Dankon!

马铃薯立功了

作者 aŭtoro: dalianjasco, 发表于 afiŝita je Wednesday, April 12, 2023, 15:32 (352天前) @ 西安世界语协会办公室

既然我们农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呢?

这得益于来自美洲的马铃薯,这种可食用的植物适应性强,因此容易实现高产。否则,食物不够的话,生了人出来也得饿死。

主题RSS Feed

powered by my little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