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a》是2022.12.19开始发布的,历经了近半年时间

作者 aŭtoro: 回放:阅读《Marta》的点滴感想, 发表于 afiŝita je Friday, April 28, 2023, 08:57 (336天前) @ 俺也在做贡献,利人利己,可不要小瞧俺哦!

《玛尔塔》这部长篇小说我读了无数遍,它是我的床头必放之书。小说脉络清晰,情节不杂,读它放佛在看一场电影。发了3段,如果说第1段是序幕,那么,从第2段开始就正式开演,小说以低沉的语调,含泪静静诉述着一个寡妇和女儿的生活 ......

在今天发的(3)里的第3自然段:

— Panjo! — mallaŭte diris la knabineto, — ĉu vi vidas tiun grandan nigran makulon sur la skribtablo de la patro? ... Mi memoras, kiel tio fariĝis ... La patro sidis antaŭ la skribtablo kaj tenis min sur la genuoj; vi, panjo, venis kaj volis forpreni min de la patro. La patro ridis kaj ne donis min, mi petolis kaj elverŝis la inkon. La patro ne koleris. La patro estis bona, li neniam koleris, nek min, nek vin ...

“妈妈,” 女孩继续轻轻地说,“你看见绿呢子上一大块墨水迹吗?我记得这是怎么回事 ...... 爸爸坐在书桌前,把我抱在膝盖上。妈妈,你走过来想把我抱开。爸爸笑着不放。我一淘气就打翻了墨水瓶 ...... 爸爸没有生气 ...... 爸爸是好人。他从不对我生气,也不对你生气。”

作者展示给读者的只是makulo(一大块墨水迹)吗? 不,作者巧妙地以此小细节勾勒出父亲对女儿爱的痕迹和一家人曾有的幸福和欢乐的痕迹。细心而视角敏锐的读者不难捕捉到作者其用意。

《玛尔塔》这部小说的主角玛尔塔属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相当人数的一种妇女,是这种妇女的代表。她起初在父亲的家里,后来在丈夫身边受到保护,度过了一段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突然的变化 —— 丈夫的死亡 —— 立即把她推到无情的现实面前。已往的生活与教育既没有给予她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也没有使她受到为求生存而必须的斗争的锻炼,因此,当她一旦面对着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的现实,而逐渐又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已经陷入绝境时,她们就在绝望与悲愤之下投入了死亡的怀抱。

从另一种视角审视,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含泪同情又是讨伐玛尔塔!不能说看到眼泪,就心生怜悯!想想当今社会的“金丝雀”,如果失去丈夫,失去顶梁柱,有着与玛尔塔共同的境遇,她们又会怎样呢?

这是《马尔塔》里的一个小画面,当然悲惨的远不止这一个画面。在这本每一页都充满眼泪和哀叹的《玛尔塔》里,这仅仅是一个大悲大惨的序幕。这段很简单,没有生词,昨夜我躺在床上读了好几遍。很揪心!

马尔塔失去丈夫,失去父母,和地球上唯一的亲人 —— 七岁的女儿相依为命,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为了糊口,为了活命,为了一块面包,一块劣质的,廉价的黑面包,四处奔波求职,又屡屡受挫。租别人家最差的屋子居住,没有家具,没有床,没有生火的木材,没有衣服,没有食物,睡在地板上,最后女儿病了,请来了医生,可怜的是家里连医生坐的椅子都没有,医生甚至把摘下的帽子无处放,无奈放在地板上。医生感到揪心,最后连出诊费都没要。为了生存,马尔塔把能卖的东西都卖掉了。连结婚戒指也卖了。现在女儿病了,昏迷不醒,胡言乱语,马尔塔还能卖什么呢?!卖孩子的枕头?卖孩子的那几件破烂衣服?孩子在昏迷中直喊死去的爸爸:Patro! patro! 面前是一个“无能”的妈妈,孩子还能依靠谁?救命稻草又在哪里?简直催人泪下!揪心!当马尔塔去loĝejo de la kortisto,连社会最下层人kortisto的老婆都害怕,还以为马尔塔借钱呢!穷人总是让人感到害怕,连穷人都害怕穷人。马尔塔家里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温暖,只有痛苦的呻吟声,可在loĝejo de la kortisto里有火,有温暖,有正煮着的饭,同样是人,过着不同生活,鲜明的对比,极大的反差。马尔塔的女儿受冻,挨饿,生病,痛苦地在地板上翻滚,而kortisto的孩子却享受阳光雨露,还能上学读书,还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中,有吃有喝的,衣食无忧 ......

马尔塔要求kortisto的老婆去照看一下女儿。马尔塔要出去,要出去搞到钱为女儿治病。马尔塔要去哪里?除了天堂,马尔塔还能去哪里呢?!

华沙不相信眼泪,但玛尔塔不得不相信眼泪!

(2017年6月22日 《玛尔塔》读后感)


马尔塔为了给女儿治病,乞讨无果,最后从一个鼓鼓囊囊的,里面装满大票子的钱包里偷走了其中最小的票子trispesmila papereto,这个小票子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几元钱,甚至几角钱的零头,被偷钱的人却不以为然地笑笑,可那个komercisto却劳师动众唤来了警察,警察唤起了行人。看吧,看吧,整个华沙沸腾了,整个华沙城的人仿佛倾巢而出,从四面八方来追击和围堵一个小寡妇,一个弱势群体,一个共同的民族,一个相同的血脉,直到把小寡妇追到车轮底下,赶进死亡的天堂。华沙的悲哀!人类的悲哀!

近日发布华沙城里众人追击和围堵小寡妇的精彩片段,也是《马尔塔》的悲剧结尾!为了给患重病而奄奄一息的女儿筹钱买药,MARTA选择了乞讨。她走进一家商店,看见一位有钱的顾客在购物,她凑上去并伸出手,但却遭到了那位顾客的严厉拒绝。万般无奈,MARTA趁那位顾客忙着选东西不注意,她快速地从柜台上那位顾客的钱包里拿出一张纸币就开始往外跑。商店老板追了出去并报告了警察,警察和行人开始追击和围堵MARTA,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从四面八方追击和围堵MARTA ...... 可怜的小寡妇,好命苦啊!我真为她捏了一把汗!真希望她能逃脱,安然无恙。可猎人会轻易放弃猎物吗?! 记得一位诗人这样说过:愿上帝保佑追击者,也保佑被追击者!矛盾体啊!

(2017年6月《玛尔塔》读后感)


完整帖子 kompletaj mesaĝoj:

 主题RSS Feed

powered by my little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