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化的核心层面来看,世界语在中国就不具备彻底推广的基础!

作者 aŭtoro: 世界语真相, 发表于 afiŝita je Thursday, June 23, 2022, 12:22 (895天前)

西方在许多方面几千年来变化是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不同,而中国许多方面几千来变化不大,基本是较稳定的在延续过去。有三个方面特别突出,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在“石文化”上。中西方文明最早都曾对“美丽的石头”情有独钟,中国是爱玉石,西方是爱黑耀石、绿松石、青金石等,但后来西方并没有在“美丽的石头”上发展出丰富的文化,而是转去了爱值钱的黄金和钻石,中国呢,则在玉石文化方面一直生机勃勃,延续至今(可参考文章《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陆续舍弃”的东西,为何中华文明对其厚爱有加》)。
第二,在文字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当中,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很早就夭折了,只有甲骨文得到延续发展,完全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
第三,在哲学思想上,主要是对于人跟世界关系的看法上。中华文化和闪米特文化、古希腊文化的思想都信奉自然秩序、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后来的西方受犹太和基督教等因素的影响,转为将自我放在世界的中心,“自由”这个现代西方核心意识就是认为人可以随意控制和改造世界。(可参考视频《自由派:我普世的,基督教:不,你是我的【西方民主史03•傅正】》)。

如果能看清这些,我们会发现,世界语在中国就不具备有效推广的基础。具体有三个方面:
第一,认为‘世界在不断变化,因此中国接纳世界语是完全可能的’这一观点是根本错误的。如上所述,中华文化就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经历巨大的变迁,一直都是较为稳定的,那种认为世界语完全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变化”的见解,不符合中国历史的现实,在中华文化中也绝无这种“变化”的基础!
第二,相对汉字这一中华文化基因,字母文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类似细菌与人体,在多数时候还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常常,后者还能从前者受益,但也有失衡的时候,一但失衡,则前者可能会变的有害,而后者会对前者出现排斥反应。比较典型的例子有:英语的应试教育挤占了大量时间但未能使多数中国人可使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近些年来英语在教学和考试中所占比例的争论,以及中国电力和中国空间站只使用中文,国家开始在论文发表等方面下手反制英语霸权,政府层面对世界语的支持减少到微乎其微,等等。
第三,世界语是非自然的产物,其推广行为本身,是建立在现代西方认为人可以随意控制和改造世界的意识基础之上的,这与中华文化讲求自然秩序,是格格不入的!

综上,世界语与中华文化的核心层面并不怎么兼容,因此根本不可能在中国进行彻底的推广!而如果不能彻底推广,就没有足够的规模,也就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那么现在的努力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


完整帖子 kompletaj mesaĝoj:

 主题RSS Feed

powered by my little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