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Peti helpon pri Esperanta edukado en universitatoj

作者 aŭtoro: Solis @, 发表于 afiŝita je Tuesday, September 19, 2023, 23:49 (431天前)
编辑: Solis, 时间: Monday, October 02, 2023, 09:51

有没有了解中国高校世界语教学现状的中国世界语者,可以在下面跟帖解答一下 Kalle Kniivilä 先生的问题? 跟帖回复请用世界语。

Peti helpon pri Esperanta instruado en ĉinaj universitatoj

Jen letero de sinjoro Kalle Kniivilä, redaktanto de fama Esperanta retejo Libera Folio:
-------------------------------
Saluton!
Aperis anglalingva artikolo pri la ŝrumpado de universitata instruado de Esperanto en Ĉinio. Ĉu vi vidis ĉi tiun tekston, kaj ĉu ĝi ŝajnas al vi fidinda? Ĉu vi povus iel komenti la aferon? Kiu estas tiu eldonaĵo?
https://www.sixthtone.com/news/1013747
Scivole,

Kalle Kniivilä
Libera Folio

----------------------------
Jen la artikolo en la angla lingvo:
https://www.sixthtone.com/news/1013747

Jen la ĉina traduko de Google:

中国最后一批世界语学生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世界语使用者群体之一。但这种语言现在正面临着从这个国家完全消失的危险。

作者:何凯和吴慧媛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掀起了一场规模惊人、充满激情的世界语学习运动。但这种语言现在正面临着从这个国家完全消失的危险。

世界语——一种 19 世纪末在波兰发明的辅助语言——在其鼎盛时期,估计有 40 万汉语使用者,并在该国的一些顶尖大学教授该语言。

然而现在,中国大学的世界语项目只剩下一个,而且似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视频说明
[image]
中国仅存的世界语系一瞥,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枣庄学院。何凯、吴慧媛/第六声

几个月前,一位中国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嘲笑中国东部山东省枣庄学院开设的世界语专业,称其“非常不受欢迎”。

这位网红的言论迅速走红,引发了一波对枣庄学院的嘲讽,不少网友开玩笑地问,谁能读到这样一个“无用”的学位。事实上,许多中国毕业生目前正在努力寻找工作,这一事实只会加剧这一情况。

但这对于枣庄学院陷入困境的世界语系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插曲,正如《第六声》我们四月份访问该学院时发现的那样。

尽管世界语近年来逐渐失宠,但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由波兰眼科医生 LL Zamenhof 在 1880 年代发明,很快被一系列国际和平与团结运动所采用,这也是该语言在 20 世纪初引起中国知识分子注意的原因。

图片说明
[image]
介绍
左:世界语创始人 LL Zamenhof 的肖像,约 1910 年。Ullstein 图片来自 VCG;右图:世界语讲师孙明晓于 2023 年参观山东省枣庄市柴门霍夫雕像。吴惠源/第六声

世界语赢得了五四运动许多领导人的支持,五四运动是一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学生运动,并接受五四之后出现的西方思想。 1912 年清朝灭亡。1917 年,中国教育先驱蔡元培将世界语列入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北京大学的课程清单。几年后,中国第一本世界语杂志在上海创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继续教授世界语——甚至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将毛泽东著作翻译成世界语的浪潮。

但这种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普及达到顶峰,当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人们将世界语视为国际主义的象征。

曾几何时,中国估计有 40 万世界语使用者,许多大学都教授这种语言。当中国当局通过政策,将英语作为学校教授的主要外语后,其受欢迎程度才开始下降。

现在,枣庄学院——一所成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小型省属学院——是唯一仍然提供该语言的学院。今年年初,该校世界语专业仅有 24 名学生入学,自 2 月份这位影响者的言论走红后,其中 9 名学生已经退学。

然而,该大学的教学人员正在尽最大努力使该项目继续进行。他们对许多批评者对教育的“功利主义”观点表示遗憾,并强调世界语对国际和平与合作的理想主义愿景至今仍然引起共鸣。

记者:何凯、吴慧媛;视频剪辑:谢文、吕晓;故事编辑:多米尼克·摩根;文案编辑:马修·霍尔。


完整帖子 kompletaj mesaĝoj:

 主题RSS Feed

powered by my little forum